星辰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57会试,大明疯皇,星辰玖,金石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科举乃是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具体起源于何时有待考证,不过,一般都认为科举始于隋朝,盛行于唐宋,到了明朝,则发展到了巅峰。

朱元璋就曾规定:“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勿得与官。”,这也使得科举推广到了大明属国朝鲜、越南等地。

同时,朱元璋还定下了《科举成式》,对科举的层次、等级、条规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这就使得科举演变成了一种标准的考试体系。

按《科举成式》规定,科举总共分为童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五个层次。

童试说白了就是资格考试,只有通过了童试的童生才有考取功名的资格。

院试是最初等级的功名考试,通过了院试之后,便能成为身负功名的秀才了。

乡试则是读书人当官的一个门槛,一般只有通过了乡试,成为举人,才能出任正式官员。

会试可以说是科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通过会试成为贡士之后,只要不出意外都能金榜题名。

殿试说白了就是一场排名战,贡士一般都会成为进士,而进士的三甲排名却需要通过殿试来最终确定。

会试又成为春闱,按《科举成式》规定,会试是在乡试第二年的二月初九开始,共考三场,每场考三天,一直考到二月十八结束。

而参加会试的人大多是举人,国子监的监生通过考核之后也可以参加。

至于考试的人数,那就看当皇帝的给多少名额了,毕竟会试是要准备很多东西的,最基本的,每个考生都得有个考棚,而且每场都得发一盆炭火,三支蜡烛,还有一叠试卷。

这东西看起来不多,参加会试的人一多,那就不是一点点了。

所以,每届科举的人数一般都在一千五到两千左右,而大明两京十三省的名额都在一百名左右。

不过,这一次,泰昌又打破了惯例,将名额增加了一倍。

也就是说,他招来了将近四千考生!

这一下可把顾秉谦等人给折腾惨了。

将近四千考生,那光是炭火都得准备一万多盆啊!

还有蜡烛,足足需要三万多支。

还有试卷,大大小小足足要准备几十万份!

至于考棚,倒是最简单的,因为京城贡院的考棚多的是。

为了应付乡试,京城贡院的考棚足有一万三千多间,而且,万历名相张居正还特意将所有考棚都改成了砖瓦结构,比以前的木制考棚可是牢固的多了,也容易清理的多了。

基本上只需要进去扫一扫地,然后擦一擦板子就行了。

泰昌对这次乡试那是相当的重视,过完年之后几乎每天早朝,他都要亲自过问乡试准备的进度,而且,一旦每项进度完成,他便会带着内阁大学士和六部尚书去仔细检查。

这第一项完成的就是清理科举考试的考棚了,也就是京城贡院里的号棚。

泰昌闻讯,那是立马就召集了所有内阁大学士和六部尚书来到了京城贡院。

京城贡院他还是第一次来,不过这地方他倒是不陌生,因为贡院就在盔甲厂对面,好大一片,大得吓人。

他在顾秉谦、黄立极、崔呈秀、徐光启和毕懋康等人的陪同下,走进一个号房一看,不由吃了一惊。

这号房说白了就是三面围墙,入口的地方一扇门,门上标明了某字号,而这个某字是按《千字文》排序的,比如天字号,地字号,玄字号,黄字号。

号房,那都是没有屋顶的,走进去就是一排一排的号棚。

而这号棚就是考生考试的地方,每个号棚都挂有天干地支排出的编号。

这个时候,泰昌都忍不住在内心感叹,考科举是真心不易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四合院开始的旅途

人生的清茶

港岛之法外狂徒

尖叫酒杯

一天一个强化点

无休又无止

让法兰西再次伟大

恒河鲶

秦时之七剑传人

未闻墨卿

诸天:从吓跑无惨开始

最爱吃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