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大明第一臣,青史尽成灰,金石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老朱还是怔了怔,他对货币这块,还是有些迟钝的,但是想了想之后,也明白过来。
张希孟在占据滁州之后,费了老大力气,弄了市场券,建立了粮食银行。说实话,那玩意只能算是票据,距离货币还差得太远。
之所以不敢弄,也跟当时的条件有着极大地关系。地盘太小,财力薄弱,没有储备金,外面强敌环伺,随便弄点风波,挤兑一下,就要崩盘。
而且彼时的滁州,也没有足够的技术。
但是随着扬州,应天,宣城等地纳入掌控之中,朱家军的兵势起来了,分田之后,民心也归附了。
这时候再弄宝钞,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而一旦有了纸币系统,张希孟的本事可就能发挥出来的,弄钱,发展经济,推动贸易战,让朱家军更加伟大……没有人比我更懂这个了!
等立国之后,都应该让老朱封张希孟一个懂王才是。
老朱还是有些迟疑的,他对货币有着天然的不信任,一张薄薄的纸,远不如实实在在的东西让人放心。
“先生,现在的时机真的成熟了吗?不会出什么纰漏?”
张希孟道:“主公,要说没有纰漏,是不可能的,关键还是看是不是利大于弊。而且还要远大于弊……至于时机是不是成熟,我觉得还有一个条件,或许可以期待。”
“什么条件?”
“徽州——徽商!”张希孟笑呵呵跟朱元璋解释……徽州是吴头楚尾,地形复杂,黄山就在境内,农业条件并不好。
可就像山西一样,没法种田,只能经商,结果就愣是发育出了强大的徽商。
徽商起于唐,发于宋,壮大于明……前后绵延千年,提起徽商,在历史上都是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些徽商最强大的时候,甚至能和晋商掰手腕,一起左右朝局……强大如张居正,只敢搞一条鞭法,却不敢触碰商税这块,忌惮的无非就是几大商帮的力量。
他们满世界投资学堂,培养读书人,经营产业,形成了庞大的利益网,层层叠叠,保护着自己。是真正的庞然大物,无冕之王。
当然了,后世对于商帮有巨大争议,但是不可否认,商人是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尤其是为了发展经济,积累财富,争雄天下,不好好利用商业资源,是绝对不行的。
哪怕历史上的老朱,他也不是把商人一锤子敲死的。恰恰相反,老朱多次下旨,认为商业互通有无,能生产一些百姓急需物资,要给商人优待,甚至是免除一些税赋。
以冶铁为例,明初冶铁的税率是三十税二……如果说这叫重农抑商,那么多少商人都能笑醒了,快,快加大力度吧!
张希孟比老朱厉害的无非是朱元璋希望通过休养生息,不加干涉的方式,让商业自己恢复发展。而张希孟则是主张对商人进行扶持管控,我可以帮你们发展,但是税收这块,谁也别想耍手段。
发展商业,是为了充实财政,富国裕民。
总而言之,张希孟打算在收取了徽州之后,正儿八经好好讨论商业税收的问题,建立起一套管理商业的手段。
商业繁荣起来,发行宝钞才有更多的效果……均田,教化,商业,宝钞……张希孟勾勒出一副四轮驱动的壮大图景。
论起画大饼,咱可是专业的。
老朱听到这里,忍不住大笑,“先生果然思虑周全,既然如此,就让徐达领兵,收取徽州,常遇春领兵,攻取广德,再让胡大海和邓友德收取建德!”
老朱一张口,就要吞下三地,这胃口是真的越来越好了。
不过这也是朱家军的实力到了,整个江表浙右,还没有谁能阻挡朱家军的前进脚步。
令人讶异的是,朱家军刚刚准备行动,就有人派来了使者。
方国珍!
这位反复横跳的高手,派遣儿子方关,带着文书,跑来见朱元璋。
“小侄拜见朱元帅!”
方关跪在地上,砰砰给老朱磕头。
朱元璋微微一笑,“你父派你过来,有什么事情?”
方关抬起头,昂着头道:“朱元璋在上,家父准备以温州、台州、庆元三地,归附朱元帅,求朱元帅收留!”
老朱突然笑了,他过来把方关拉起来,笑呵呵道:“你爹早早反叛元朝,也是咱们义军当中的英雄,咱和他比起来,都算是晚辈……咱攻取浙右之地,是消灭元廷势力,可没有图谋你父之心啊!”
方关怔了怔,又道:“朱元璋果然是君子,小侄佩服……只是我父处境艰难,元廷需索无度,张士诚又试图染指……我,我们太难了!”
朱元璋默默看着方关啼哭,心中暗暗好笑……方国珍不愧是反复横跳的高手,他真的打算投降老朱吗?
笑话一样!
这么多年了,谁见过方国珍的真心?
这家伙依仗舟船便利,横行沿海,偏偏朱家军的水师在长江都很难称雄,根本不是方国珍的对手,这时候图谋方国珍,那才是昏了头。
“主公,元廷仰仗海上漕运,张士诚首鼠两端,方将军的确处境艰难。”张希孟笑道:“我建议咱们和方将军结盟,要他给咱们供应海盐,咱们给方将军提供粮食,双方平时互利互惠,到了战时,如果方将军需要,我们可以派兵援助,总而言之,守望互助,双方平起平坐。”
朱元璋点了点头,随后对着方关道:“贤侄,你看这么办可以吗?”
方关愣了片刻,大喜过望,重重跪倒:“多谢叔父,叔父仁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