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试,大明第一臣,青史尽成灰,金石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尤其难得,张希孟竟然也没说什么,仿佛这几个人的生死,根本不关他什么事似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这几个家伙敢光明正大送上门,也着实是看扁了朱家军的水平,一群土贼,懂得怎么收商税吗?
还不是我们说什么是什么,只能乖乖被骗。
“主公,臣在当初进入滁州的时候,就主张建立起征收商税的体系,渡江之后,有关财税的争论也不止一次,彼时无法统一征收商税,就暂时增设了度支局,总算收入。而事到如今,臣以为征收商税的时机已经成熟了。而这条赣江航路,就是最好的征税试验场!”
老朱在别的事情还算自信,可是到了商税这块,他虽然也努力过,但毕竟没有天赋,能跟上思路已经很不错了,断然不可能有什么创造性的建议。
至于朱升,他只怕还不如老朱,毕竟朱元璋跟着张希孟读了... ...
第375章商科考试 (第3/5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几年书,而朱升则是标准的士大夫教育,压根就没琢磨过这一块。
“主公,其实这才是我们当下最大的问题,由于长期忽视商业,使得很多人压根就不懂商贾之事。纵然是一些略有了解的,也仅仅是知道怎么敛财,让他们为国理财,着实是有些难为人。而商业利益之大,能造就江西一省的繁华,又岂是等闲!”
朱元璋凝神深思,的确长久以来,都忽视商税,现在该补课了。
但朱元璋也深知一件事,不管干什么,都要有人才。
张希孟是懂这个没错,但是这么长久以来,除了一个宝钞,张希孟也没鼓捣出什么东西……不是他不行,而是单纯没有配属相应的人才。
财税的大权还都集中在户部,这肯定行不通的。
“这样吧,立刻下旨,在科举之外,加设,加设商业特科!”老朱沉吟道:“就是商业特科,通过考试之后,等同科举。再加上一条,不管什么出身,也不管多大年纪,只要确实有真本事,一律重用。”
说到这里,老朱再次沉吟,貌似他说重用,也没什么效果,毕竟衙门就那么多,官职也就那些而已。
上去一個,就要下来一个,必定是官场大乱,而且这一次只要商业人才,干脆增加一个衙门算了。
“给中书省下旨,建议他们拿出一个方案,增加一个尚书,专门负责征收商税。要尽快把名单交给咱。”
朱元璋的旨意终于下达,有关商税的问题,从这一刻开始有了彻底的转变。
这事情就是这样,如果在国初的时候,没有从顶层设置完善,到了后期,想要增加都会千难万难,毕竟涉及到的利益太多了,多到足以让人绝望。
处理了此事之后,君臣收拾心情,调整状态,明天就要去文天祥的故居拜祭,同时还要开工建立文丞相祠堂。
文天祥的直系后人并不存... ...
第375章商科考试 (第4/5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但是文天祥弟弟的后人尚在,其中就有一位,论起辈分,应该称呼文天祥为伯祖父,此人年近七旬,短小精悍,穿着芒鞋,拄着拐杖,竟然是一路辛苦跋涉来的。
“文氏后人,拜见吴王殿下!”
老人匍匐地上,大礼参拜。
朱元璋急忙俯身,把此人搀扶起来。
“文丞相乃是人尽皆知的大英雄,大豪杰,忠贞不二,舍身取义。如今咱过来要修建文丞相祠堂,老先生有什么要求吗?”
“没有!”
老头回答很干脆,“我苟活在鞑子手下,就已经愧对祖宗,又怎么敢奢望什么?如果吴王殿下确实要赏赐草民,就请殿下早日北伐,光复山河,告慰天上英灵。”
朱元璋感慨点头,“这个请你放心,咱必定灭了元廷,这个时间不会太远了。”
老人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突然又道:“小老儿还带着两个孙儿过来,还请吴王收留,让他们留在军中吧!”
老朱沉吟道:“你把两个孙子交给咱,你不担心吗?”
老头咧嘴苦笑,“说不担心是假的,谁让他是文家后人,从小念着正气歌长大……请吴王殿下不必心疼偏爱。小老儿有,有三个孙子,留下长孙支撑家业,孝养老人,这俩小的就舍给了国家!纵死无悔!”
朱元璋深深吸口气,忍不住点头赞叹,“不愧是文家后人!真有忠良遗风!”
朱元璋心潮涌动,厉声道:“拿纸笔过来。”
接过大笔的朱元璋立刻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递给了老人。
老头千恩万谢收下,却又道:“还是要麻烦殿下,等北伐功成的时候,务必送一份捷报给小老儿,我,我想放在棺材里,带去地下,给先人看看,让他们在那个世界也高兴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