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集体沉默的物理学界
首席设计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九十一章 集体沉默的物理学界,从全能学霸到首席科学家,首席设计师,金石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哦?只有这些基础奖励吗?”
听到了系统给出的奖励,林晓的眉头就是一挑。
他还以为这么厉害的结论,好歹都能爆出一个特殊奖励呢。
寻思着之前都奖励了他那么厉害的技术,这一次又解决了物理学中的重要问题,说不定就能给他奖励一些厉害的东西呢?
当然,虽然有些遗憾,不过,如此多的经验,也还是让他感到相当的满意。
15000点物理学经验,足够让他的物理学等级得到提升了吧?
下一刻,系统的声音便确认了这一点:“恭喜宿主,物理学等级提升至7级100060000。”
随后,林晓闭上眼睛,便感受到大脑传来了发胀的感觉。
升级到七级,奖励08的大脑开发度,此时此刻,他的大脑开发度已然从1205来到了1285。368章中的1125是少算了数学7级的,在此进行更正。
随着这种发胀的感觉结束,当林晓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目光中的世界,已然发生了些许的改变。
“又变聪明了一些。”
他的心中稍微有些感慨,随后便低下头,重新看向自己得到的这个结果。
“那么,现在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间的鸿沟,已经不再如之前的那般不可跨越了。”
至少,从数学的角度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已经发生了改变,曾经的爱因斯坦场方程,和引力子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而此时的爱因斯坦场方程经过了林晓的改写,和引力子之间的关系已然可以称之为如出一辙,也许以后,这个全新的方程,会被叫成爱因斯坦林场方程也说不定。
“不过,说不定那些研究相对论的人还是不愿意承认呢?”
林晓摸了摸下巴,确实有这个可能。
毕竟,在一些嗯可以称之为顽固派的眼中,如果不能在实验中发现引力子的话,他们大概不管如何也是不会承认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统一的。
当然,这也无可厚非,理论物理虽然在物理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到最后,理论物理还是必须得用实验去证明,就像是理论一样,不然的话,那位还待在定光研究所中的爱德华威滕教授,又为何还没有离开呢?
“引力引力子”
林晓摸了摸下巴,忽然想起了一点。
现在的他,好像可以用这个全新的爱因斯坦场方程,来计算出对撞出引力子所需要的能量?
之前人们对引力子普遍束手无策的原因,首先就在于不知道需要多大的能量才能将引力子给撞出来。
显然,引力子肯定存在于任何有质量的事物中,但是如果这个东西如果足够小,所以需要的能量也就足够高。
此外还有一种可能,要知道当初为了发现希格斯粒子,科学家们可是为此直接造出了一个大型强子对撞机出来,而包括华国正在建造的p,以及欧洲未来计划建造的“未来环形对撞机”,都是为了更好的发现希格斯粒子。
所以这就体现出了希格斯粒子所需要的对撞能量之大。
而希格斯粒子作为赋予事物质量的粒子,引力子的存在也必然和其有巨大的联系,说不定也正因为此,才导致想要发现引力子的能量也很大呢?
林晓立马拿起了笔,开始计算起来。
现在拥有了相对论的理论指引,他对于计算出引力子所需要的能量也有了巨大的把握。
毕竟相比较于量子力学在引力的研究成果,相对论对于引力的诠释是更加成功的,而现在两者既然都嵌入了,也就相当于相对论补全了量子力学在引力方面的空白。
于是很快,林晓便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
“竟然至少也需要70的能量才能稳定发现吗?”
当算出这个能量之后,林晓便忍不住在心中为之暗暗咂舌。
70,显然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能量,就算是p原定计划中的最高对撞能量,也不过45,而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最高能量也就10左右。
如果这样算起来的话,按照人类的科研计划,至少还得等个三十年左右,因为欧洲计划于三十年后搭建的未来环形对撞机,其最高的对撞能量为100。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任何变数,至少也得三十年后,人类科学才有了发现引力子的契机,也只能是契机罢了,因为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引的话,科学家们很难从那一大堆的实验数据中,寻找出这个格外不同的引力子,除非有那么一个对数据格外敏感的物理学家,能够从那么多的数据中看出这个东西来。
当然,这种情况,也仅限于没有任何变数的情况。
而现在已经有了两个变数,那就是他们的常温超导体,以及林晓现在给出的这个全新场方程
常温超导体,将给他们正在修建的p带来巨幅的升级,到时候,全新的p,将能够轻松地撞出高达100的能量,对于至少需要70才能稳定发现的引力子,p将能够轻松胜任。
这个全新的场方程,将弥补理论上的空缺,物理学家们就可以像当初研究希格斯机制一样研究这个全新的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进而更好地发现引力子。
就像林晓计算出的结果,需要70才能稳定发现,但是这就并不是说70以下的能量就不能发现了,毕竟引力子本身的能量并不高,所以如果从之前的那些对撞数据中好好找找,说不定就有机会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