眀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九八章 劝战(二),大魏春,眀志,金石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四人落坐,昌义之双眼略略一扫,最后定在伏罗脸上:“某予汉中召兵之际,便知大人已出兵松潘。如今半月有余,想必西线之战事极为顺利?”
顺利个鸟毛?
就如揭开了结痂不久的伤疤,伏罗的脸色顿时一黑。
若不是清楚这老倌儿前日才到,一无所知,伏罗险些以为昌义之的羞辱他。
若说顺利,那就是自欺欺人。若说不顺利……伏罗委实说不出口。
难道告诉昌义之,只打了一仗,他就被李承志给吓破了胆?
来时三人就已然商议过,与其让昌义之不明就理轻敌冒进,最后落个一败涂地,索性如实相告,让他自行决断。
也算是英雄所见略同,伏罗极为赞成元丽的建议:要么不战,要么尽早开战。
如果能在李承志回援之前击溃李韵,将这五万余魏军尽数歼来,将岐州这颗地处关中腹心的钉子彻底拨除。而后兵分数路,或攻关中数州,或挥兵北上与柔然南北合击图谋北镇,更或是出兵潼关,兵指洛阳。
便是李承志有三头六臂,那时手中也就只余三四万兵,他又能防的住几路?
且已迟一步,便是步步迟。他雷器再利,而伏罗,昌义之又非死人,难道不知避其锋芒?
但若错过了这唯一的机会,等李承志回兵岐州,与李韶兵合一处,就是十万大军在手。且坐拥岐州,进可攻,退可守。
更令伏罗担忧的是:有李韶为后盾,李承志便可时而虚之,时而实之。你当他在岐州,他突然就到了潼关。你当他在岭北,他却从秦州绕过了秦岭,直击联军腹背。
如此一来,就是借联军十颗胆子,也不敢分兵。
所以伏罗已经打定了主意,若今日劝不动昌义之,那自明日后,他就会做壁上观。
总不能偷成不成折了米,连贼命都要丢了吧?
若有奇迹发生自然最好,跟着昌义之打打顺风仗无可厚非。但情势一旦不对,伏罗就会连夜退兵。
反正他皆是骑兵,跑的快,也能跑的及……
本是一句试探之言,伏罗随意一句就能敷衍过去。昌义之便是起疑也不好深究。但谁想伏罗竟应都不敢应,而是不断的给元丽和于忠使着颜色,好似要让这二位给他解围。
昌义之心里忽的一突:莫不是……伏罗败了?
但想想又不对?
早间才有岭北的斥候来报,称胡骑浩浩荡荡,依渭水南岸向东而来。观其营旗,阵形,至少也在三万左近。
而伏罗此次出兵才只三万,就算已与李承志接战,且已败了一场,折损也应不大。按理说,无法不到退兵的程度。
但偏偏伏罗此次却是尽起大军而来?
所以昌义之极为不解,方才才会再三追问麾下……
正当他惊疑不定,于忠忽的起了身,朝着昌义之深深一揖:“于某有愧于都督,更有溃于陛下……”
他口中的陛下,自然不是洛阳的幼帝,而是建康的萧衍……
有愧……莫不是于忠在建康时瞒天昧地,撒了弥天大谎?
眼前一晃,便见于忠已然起了身。往袖中一掏,拿出了厚厚的一摞信件。
“还望都督见谅,并非于某有意欺瞒,实乃时局如疾旋踵,日异夜变。而只短短两月,就如天翻地覆……”
接过信件,昌义之并未急着打开,而是双眼如电,似刀锋一般盯着于忠:“先不论之前如何,我就问眼下:西线如何?”
即便三人已然商定,要予昌义之和盘托出,但话到嘴边,于忠依旧有些说不出口。
委实是他在建康时,将话说的太满。可惜事与愿违,但仅仅月余,李承志直接狠狠的来了两巴掌,将他打的鼻血直流。
“败就是败了,有何不可说?”
伏罗很是光根,直言不讳道,“已至如此地步,我等自是不敢欺瞒昌县候:西线败了,清水皆破,元继已死,侯刚与元暇尽率万余儿郎,来助都督……”
昌义之腾的一下就站了起来:助你大母?
西线兵力五万余,除元继的两万多步卒,就你伏罗的三万精骑。如今连元继都已战死,为何你伏罗麾下兵力依旧?
再者,清水破不破,和侯刚有何关系?
如果他没记错,于忠提过:西线由元继为帅,亲自固守清水,元继之弟元暇固守秦安,侯刚居中策应……
如此一来,岂不是清水城刚破,侯刚与元暇就弃了秦安?
不然这二人何来的万余兵力?
“某知都督已然认定,定是我慕容伏罗胆心如鼠,更或是居心不良,继而做壁上观,才至江阳王殒命。但都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伏罗振振词,眼中无半丝愧色,“不如,都督先将这些急一一阅之,再骂伏罗也不迟?”
沉默了许久,似是从牙缝里迸出来一般,昌义之重重的吐了一个字:“好!”
于忠怅然一叹,将信封一一拆开,摆在昌义之面前:
“此为第一封,由沃野副将陆延予冬月初十送来,称已与杜仑部大人窦领商定,予年节之前起事……”
此事元怀和于忠在建康之时,着重予皇帝提过,称陆延与窦领里应外合,必会致六镇大乱。
之后,柔然可汉丑奴就会遣派大军,击破六镇。
到这一步,元魏朝廷哪还顾得了元怀,于忠等几个叛臣?
必会急召大军赶赴六镇,到时吐谷浑与南梁就会趁元魏无瑕顾及,直取关中。
这一计不可谓不毒,就如两把刀,一万刺在了元魏的脖子,一刀刺在了元魏的后背,必会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便是因这一计,又知伏连筹与丑奴皆已欣然应诺,答应元怀出兵,才促使梁帝萧衍答应了元怀和于忠,遣大军往关中分一柄羹……
匆匆一扫,见并未有异,昌义之又转向第二封。
“冬月下旬,朝廷出兵,拜李承志为帅。出兵次日,李承志不知所踪……予两旬后,突现沃野……”
昌义之的双眼猛的一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