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惊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七章:朱棣下西洋,重生朱棣之子,步惊俗,金石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朕知道你舍不得堂儿,当年你答应淑妃(权书莹)一定会养育堂儿长大成人,将其培养成一位贤民的亲王。可堂儿虽然才十三岁,但已是身高六尺的男儿。父皇有意栽培他,这才特意把他也带在身边。”
朱高煦知道李瑶是舍不得朱瞻堂才一时失态失言,说了几句之后,便闻声道:“平身罢。刚才朕并没有生你的气,你不必往心里去。”
“谢陛下。”
李瑶这才重新坐回原位。
三个月后。
天津卫,直沽港。
按新兵制“营”的级别重新编制的天子亲军锦衣卫、旗手卫、府军卫、羽林卫、虎贲卫、龙骧卫、中垒卫、骠骑卫、鹰扬卫、豹骑卫、屯骑卫、玄甲卫等悉数到场,将整个大沽口围了起来。
在港口周边的岸上,一排排全副武装的卫士,昂首挺立,对海上那艘威武霸气的大将军号军舰行注目礼。
大将军号建造之初,就是按照标准的大型军舰设计的。
由于此舰是朱棣专用,故而其防御力远超一般军舰,其体积亦比天元号宝船要大上不少。
而且,这艘军舰搭载了蒸汽机螺旋桨,既可以用蒸汽机驱动螺旋桨作为动力,也可以用风帆或人力踩踏驱动螺旋桨。
此舰最早用的是明轮,不过后来试航时发现明轮动力不足,且极易破损,这才被螺旋桨取代。
历史上,明轮之所以成为第一种蒸汽动力的推进装置,是因为它的设计简单,只需要在轮桨的基础上稍加修改,制造也较为简便,符合当时人们的直线思维。
可明轮推进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它占据了宝贵的舷侧火炮放列面积,推进效率也偏低。
这是因为在明轮的前缘,桨叶将海水向后下方推出,在明轮的后缘,桨叶将海水向后上方推出,相当大一部分主机的动力被浪费于将海水上扬或下推的过程中。
即便螺旋桨取代原先的明轮,可是也一样存在着新的问题,比如在木壳船上振动会很厉害,在水线下的螺旋桨轴轴承磨损情况,桨轴密封与推力轴承等。
好在朱高煦记得“关刀桨”(注2)的大致样子,他给工匠们指点了改进的方向后,振动幅度小且噪声小的铁合金“关刀浆”便提前五百多年诞生在了华夏大地上。
尽管此时的蒸汽机体积依然很大,可却不妨碍大将军号成为海上霸主!
这样一艘装备了火炮与螺旋桨,周身固定了钢铁,五千料的巨无霸战舰,犹如一座可以在大海上移动的城池,必然会成为海外各国国王的噩梦!
大明的太上皇帝朱棣、太后徐妙云皆身穿戎装,在身穿软甲的郑和、王景弘等心腹太监,以及南洋水师都督陈瑄、副都督平安、参谋提督陈德祖、军械提督李实、军需提督何义宗等南洋水师高级将领的簇拥下,面朝岸上的大明皇帝朱高煦、文武百官、天子亲军挥舞着高举的右手。
此次随同大将军号军舰一共出海的,还有大型宝船七十二艘,中型海船三百余艘,小船四百余艘,官兵三万余人。
汉朝楼船的船体分三到五层,船上建楼,故名楼船,一般高达十余丈,比如东吴孙权的楼船“飞云”号可承载三千名士兵,但这种楼船仅限于内陆河流湖泊,并不具备远洋航行的能力。
之前郑和率领大明船队出海,大号宝船可载千人,现在朱棣乘坐的大将军号可承载四千人!
大沽口岸边,朱高煦望着渐行渐远的大将军号,两行热泪不受控制的流了出来。
今日与朱棣、徐妙云一别,或许从此以后,他这辈子就再也见不到两人了。
也许,数年后他还能见到两人之中的一人。
注1:《梁书列传·卷五十四》:“扶桑国者,齐永元元年,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说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扶桑叶似桐,而初生如笋,国人食之,实如梨而赤,绩其皮为布以为衣,亦以为绵。作板屋,无城郭。有文字,以扶桑皮为纸。无兵甲,不攻战。”《山海经》与《梁书列传》均证明“扶桑国”就是墨西哥。
注2:广州文冲船厂有一位师傅名叫周挺,他根据自己几十年制做螺旋桨的经验,把螺旋桨的桨叶轮廓做成三国演义中关公的八十二斤重大刀的式样,他形象地叫它“关刀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