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惊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九章:字母切音方案的不足,重生朱棣之子,步惊俗,金石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数日后。

辰时三刻。

顺天府衙,后堂公事房。

此时,今年五月刚上任的顺天府尹王骥(注1),正在阅读朝廷下发的各种公文。

“启禀老爷,陈学士(陈循)前来拜访。”

忽然,房门外传来了值房书办的禀报声。

王骥闻言,眉头一皱,寻思着他好像并不认识什么陈学士,于是朗声问道:“哪个陈学士?来者可说明来意?”

门外的书办恭声道:“回老爷的话,陈学士说他是奉陛下之命特地走访在京正四品以上官员。以小人之见,陈学士应该是陛下身边的翰林侍讲学士状元公陈循。”

“他人现在何处?”王骥急忙问道。

他已经能够确定,来者就是永乐十七年的状元郎陈循。

书办答道:“小人已经请陈学士到客厅暖炉前坐下,并上热茶伺候着了。”

王骥舒展眉头,接着起身道:“随我去见陈学士。”

片刻后。

府衙后院客厅之中。

王骥与陈循相互见礼之后,开始了简短的寒暄。

陈循打量着正襟危坐的王骥,抚须赞誉道:“在下常听人说府尹精于骑射,刚毅有胆。今日一见,王府尹果然和传闻之中一样,样貌堂堂,威武雄壮,一看就是练过武艺,通晓军事的将帅之才。”

对于陈循的恭维,王骥以微笑作为回应,并亲自为对方续了一杯热茶,道:“状元公过誉了。”

实际上,在调入京城担任顺天府尹之后,登门拜访他的官员,虽谈不上络绎不绝,却也不在少数。

王骥出生于洪武十一年,十三岁时入县学为诸生,后经县学推荐在永乐初年入金陵常科书院进学,于永乐八年考中武事科进士,授职兵科给事中。

不久后他兼巡察御史之职,奉命巡视闹旱灾的山西,了解到当地百姓之疾苦后,他上奏朝廷,希望可以免除盐池拖欠的赋税二十余万石。

当时朱棣考虑到实际情况,批准了王骥所奏之事。

就这样,王骥从寂寂无名的寻常官员,一跃成了山西百姓心中的大清官,并由此得到了朱高煦的看重。

当时应天府缺府丞,事务紧急而且繁杂,朱高煦便派遣王骥去署理,而他竟然很快就完成了这些公事。

朱高煦念及王骥办事效率很高,为人持正不挠,便奏请朱棣调王骥入行在(北平)都察院任职,后又升其为山西按察司副使。

乾熙元年五月,朱高煦借吕震案,对六部九卿进行了人事调整,原顺天府尹顾佐被升为都察院右都御史,时任山西按察司副使的王骥受召入京,担任顺天府尹。

可以说,现在的王骥就像当年继向宝之后担任应天府尹的顾佐一样,皆为大明乾熙皇帝朱高煦的器重之臣。

“在下此次前来拜访王府尹,确实是受陛下之命。”

陈循见王骥并不是一个话多的人,他在沉默片刻后,便开门见山道:“礼部在邸报上公布的《汉语字母切音方案》影响深远,陛下特命在下走访一些在京正四品以上官员,深入了解诸位同僚对该方案的看法。”

礼部公布的汉语切音(拼音)方案,是在过去的直音、反切以及各种切音方案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这个方案比朱高煦本人捣鼓出来的原始拉丁字母拼音方案更加完善。

该方案除了方案本身的内容外,还附加了两个方面的规定。

第一,确定汉字与切音字母的从属地位。

汉语的切音字母并非文字,只是一种辅助汉字的工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海螺的曹阿蛮

西门仙族

道心长青

特种兵之二次入伍

喜欢啃排骨

骑士的无限征途

咸鱼的洁南

我玩传奇私服

看不见的回首掏

掉马后满级大佬被迫在热搜上开挂

青山羡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