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惊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五章:皇太子的后宫等级,重生朱棣之子,步惊俗,金石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按理说,如此规格,不可谓不高!

可朱瞻域闻言之后,却没有说话。

虽然他没有开口反对,但沉默的姿态,已经算是委婉的表达了异议。

朱高煦将朱瞻域的沉默看在眼中,也不生气,似乎料到对方会如此反应,于是故意岔开话题道:“你纳了吴家嫡女之后,似乎对宁宁有所疏远。”

他和朱瞻域一样,都是男人,自然知道贪恋美色是男人的本能,也是本性。

即便朱瞻域曾经为了与袁宁宁的感情而不愿意纳妾,可当他真正纳了一房妾室,并尝到了姬妾的妙处与甜美之后,又岂能与人性本能对抗,马上超凡脱俗?

此时的沉默,乃是他嫌二十名妾太少了。

“儿臣有错。”

朱瞻域陡然一惊,立即躬身道。

他哪里会不明白朱高煦说这番话的言外之意?

正所谓“淫者,过也,过其度量谓之为淫”,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过度贪恋美色,就成了败坏德行之举。

朱高煦这是在劝朱瞻域要懂得适可而止,切勿过于贪恋美色。

“儿啊,你要知道,虽然金陵女馆已开设二十余年,京师女馆也开设有十余年,可这天下间,学过女四书的良家女,又有几人?”

朱高煦耐心的解释道。

洪武元年三月初一,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做了一件与天下女人们,尤其是生活在皇家的女人们有重大关系的事情,即命令大儒朱升编订《女诫》,并刊刻全国发行。

《女诫》的主要内容是历代贤德后妃的光辉事迹。

当时,朱元璋在后宫开设讲堂,由主编朱升亲自主讲,包括皇后在内的所有嫔妃都要列席旁听,认真学习。

之所以说负责编订的朱升是“主编”,而非作者,乃是因为这部《女诫》大有来头,它最早出自东汉女文学家班昭之手。

朱元璋命朱升重新编纂的关键原因,在于他希望皇家的女人,特别是后妃必须具备一个优秀品质,即不擅自专权干政。

而这一条,自然被朱升写入了编订版的《女诫》之中。

此后,《女诫》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大明朝女人道德品质的基本评判守则,无论宫廷还是民间,执行的皆是这一套标准。

在朝廷的大力推广之下,《女诫》不但风行全国,更是在朱高煦改变历史走向之后,相继诞生了两个“升级版”。

一个永乐大帝朱棣的皇后徐妙云所编的《内训》,另一个则是永乐朝的太子妃李瑶所作的《女范捷录》。

《内训》吸收《女诫》中“后妃不干政”精神,并将其理论观点细化,以单独成书的方式深入解读。

《女范捷录》则继承发扬《女诫》中关于好媳妇的各类评价标准,不仅以理论的形式进行剖析,更精选唐宋时期以及洪武、永乐年间发生的具有典范意义的好人好事,真实记录并热情讴歌。

《内训》、《女范捷录》加上唐朝宋若翠的《女论语》,以及班昭原版《女诫》,在永乐后期被天下的读书人并称为“女四书”。

“太祖皇帝命大儒朱升编订《女诫》,你的奶奶编著《内训》,你娘著作《女范捷录》,除了教化天下的女子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确保后世之君的后宫妃嫔,从皇后到宫女,皆是不会干政的好女人。”

朱高煦接着道:“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太祖皇帝煞费苦心,除了命人编订《女诫》之外,特地在选妃制度上,定下了调子。”

“虽然从表面流程上看,我大明皇室选妃的过程与历代王朝相比不大,皆是先四面撒网,从民间选拔,然后才层层淘汰,筛选出最合适的那一小撮人。”

“但是相比之下,我大明皇室选妃,却是历代之中最接近底层的。这是因为太祖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拂受。’”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皇帝以及亲王的老婆,无论是正房的皇后、正妃,还是偏房的妃子、姬妾,都要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优先选择“良家女”,至于那些主动进献的“美人”,一概不准接纳。

朱高煦是穿越者,他知道后世学者在明代历任皇帝的谕选敕文之中发现,所谓的“良家”便是低级官吏、无官士绅以及儒生之家。

“朕与你说这些,就是想让你明白,符合咱皇家要求的女子,虽然有很多,但每次甄选,都得慎之又慎。”

朱高煦最后总结道:“这样,从今往后,我大明的皇太子在正妻太子妃之外,还可以设三十六名妾,即两侧妃、八才人、十选侍、十六淑女。”

“儿臣遵旨!”

朱瞻域连忙躬身领命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海螺的曹阿蛮

西门仙族

道心长青

特种兵之二次入伍

喜欢啃排骨

骑士的无限征途

咸鱼的洁南

我玩传奇私服

看不见的回首掏

掉马后满级大佬被迫在热搜上开挂

青山羡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