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惊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一十四章:此乃文武制衡之道也,重生朱棣之子,步惊俗,金石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绅啊,听老朽一句劝,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是乾熙朝,不是永乐朝了。”

方孝孺称呼解缙的表字,显然是安慰之言。

“先生误会了,解某并非为失宠来求宽慰,乃是为新兵制之弊而来。”

解缙理了理衣服,正襟危坐道。

方孝孺正色道:“大绅若是想劝老朽上书陛下收回改革兵制之成命,那就不必再说了。”

“陛下雄才大略,新兵制确实有诸多可取之处,然却有一大弊端。”

解缙没有忘记他此来的目的,等方孝孺发表完看法之后,才开口言道。

“愿闻其详。”方孝孺道。

“武夫当国。”

解缙缓缓说出了四个字。

“慎言!”

方孝孺瞬间变了脸色,马上扭头看向解缙,用微不可察的声音说道:“你这话若是传了出去,那就是对陛下的大不敬,论罪当诛!”

他认为解缙说新兵制的弊端是“武夫当国”,等于是说新兵制会弄的天下大乱,重现藩镇割据的混战。

因为五代十国时期就是武夫当国,后晋大将安重荣曾经说过“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宁有种耶”这样的话。

解缙疑惑的看着方孝孺,刚想开口解释,却被对方抬手止住。

“大绅,且老朽一言。”

方孝孺缓了缓脸色,平复心境后说道:“总督节制数军、镇守一方,看似如后汉之州牧、晚唐之节度使,但却与两者有着天壤之别。”

“陛下诏书十分详细,凡战时都督府一切作战计划皆须上报于大都督府军参部,若无军参部之调令,都督府不得指挥、调动其辖区内一兵一卒,违者以谋逆论处。”

“无论地方总督,亦或大都督府之都督,皆无法直接掌握朝廷官兵,无陛下令旨更不能随意调动军队。”

“军提督握有一军之兵力,若说某军提督见麾下兵强马壮起了反叛之心,倒是在情理之中。”

“然地方总督、大都督府之都督,平日里可用之兵,不过区区数百人,如何敢反叛朝廷?真若举兵,那便是取死有道!”

“即便一军提督说服副提督与参谋提督举兵造反,然其麾下各营、曲、屯之长皆食朝廷俸禄,更有军需处、军法处、军械处等各处指挥使独揽一处职权,这些人又岂会盲从?”

方孝孺说到这里,端起茶杯,啜了一口茶水,接着正色道:“因此,老朽认为,新兵制并无甚缺点,更不会导致藩镇重现的局面。”

解缙听了方孝孺的一番话之后,尴尬的笑道:“先生误会解某深矣!”

不等方孝孺提问,他便立即解释道:“解某之意,乃是武官权重压过文官一头,永乐朝逐渐形成的‘以文制武’之局面,将不复存在。”

忽然,方孝孺也笑了。

“先生何故发笑?”

解缙疑惑道。

方孝孺道:“老朽笑你久居朝堂二十余年,如今竟然还未看透上皇与今上秉政之手段。”

“请先生教我。”

解缙豁然站起,躬身一礼道。

“老朽也是致仕之后,回想过往种种,才想明白你所言‘以文制武’之局面,不过是上皇制衡文武的一种手段罢了。”

方孝孺示意解缙坐下,然后抚须言道:“今上改革兵制,你怎知不是上皇早就应允之事?况且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国策国政应顺时顺势而变。”

“如今内阁众顾问皆是尚书兼任,可以说内阁掌着朝廷政事,而陛下改革兵制,以大都督府掌军事,此乃文武制衡之道也。”

“先生大才,某不及也!”

解缙再次起身作揖道:“解某险些酿成大错,多亏先生及时开示,请受解某一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海螺的曹阿蛮

西门仙族

道心长青

特种兵之二次入伍

喜欢啃排骨

骑士的无限征途

咸鱼的洁南

我玩传奇私服

看不见的回首掏

掉马后满级大佬被迫在热搜上开挂

青山羡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