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惊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二十章:这个杨洪,朕好像见过,重生朱棣之子,步惊俗,金石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父皇真是过目不忘,那杨洪字宗道,原籍庐州,生于应天,乃是永乐朝第一个自愿放弃世袭百户,选择参加武事科科举,并考中进士的有志之士。”

太子朱瞻域来之前就备足了功课,对陕蒲一军四营十六曲四十八屯的军事主官皆有了解,此时他恰到好处的开口为朱高煦介绍道。

朱高煦道:“朕想起来了,当时朕陪同你皇爷爷召见诸新科进士,故而见过杨洪一面。”

他不确实这个“杨洪”是不是历史上那个昌平侯杨洪,于是扭头看向吴克忠说道:“恭顺伯,传杨洪来见驾。”

“是。”

吴克忠躬身领命道。

他转过身,冲着不远处的传令兵高声吩咐道:“去传三营营长杨洪见驾。”

2kxiaoshuo.com

按照新兵制“军营曲屯哨队什”七级军事作战单位的编制规定,屯及其以上作战单位称之为部队,哨及其以下作战单位称之为分队。

通常屯及其以上作战单位的番号由大明皇帝明发诏书,或者由大都督府军参部奏请皇帝御批授予,哨及其以下作战单位的番号由其所属都督府授予。

“陕蒲一军三营营长杨洪,拜见吾皇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一会儿之后,褪去军装,换上武官常服的杨洪单膝跪地,抱拳拱手,朝着朱高煦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道。

“平身。”

朱高煦抬手道。

“杨洪,你今年多大岁数?”

朱高煦上下打量着高大威武的杨洪问道。

“回陛下,臣今年四十有五。”

杨洪躬身一礼应声答道。

“你是不是有个侄子叫杨信,还有个侄子叫杨能,皆居住在应天府六合县?”

朱高煦略做沉吟,随即又问道。

“回陛下,臣确实有两个侄儿,一个叫杨信、一个叫杨能,其中杨信年幼,今年不过四岁,杨能年长些,今年已经十七岁。”

杨洪认真回想了一下居住在六合县诸侄的名字与出生时间,然后答道。

他的亲兄弟、堂兄弟众多,所以侄儿也很多,有些居住在庐州、六安,还有些搬迁到了应天府六合县。

其中能对上朱高煦所言的两个侄儿,恰恰居住在六合县。

朱高煦听了杨洪这番话,基本上确定了眼前这个高大威武的战将就是历史上那个昌平侯杨洪。

历史上的杨洪,自永乐初至正统末年,一直待在边疆,累计达四十余年,以敢战、善战至大将,声震南北,游牧诸部对他十分畏惧,称其为“杨王”。

史书上说杨洪“自百户至封侯,威名闻岭北,未尝专杀一人”。

“土木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太师也先掠至宣府城下,也先企图用朱祁镇手谕诈开城门,宣府守将杨洪不为所动,迫使其退去。

明代宗朱祁玉即位后,杨洪因功封昌平伯,北京保卫战胜利后,又进封侯爵。

可以说,杨洪是一位忠于朝廷,智勇双全的大将。

而且,历史上的杨洪生前封侯,死后追赠颍国公,其侄子之一的杨能论功封武强伯,另一个侄子杨信论功封彰武伯。

因此,史称“(杨)洪父子兄弟皆佩将印,一门三侯伯;其时称名将者,首推杨氏。”

朱高煦越看杨洪越觉得顺眼。

他已经决定在回京后擢升杨洪为陕蒲一军的代理戎政提督,顶替恭顺伯吴克忠为大明镇守黑水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海螺的曹阿蛮

西门仙族

道心长青

特种兵之二次入伍

喜欢啃排骨

骑士的无限征途

咸鱼的洁南

我玩传奇私服

看不见的回首掏

掉马后满级大佬被迫在热搜上开挂

青山羡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