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惊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二十二章:究竟是哪些人反对,重生朱棣之子,步惊俗,金石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高煦抬手道:“你我父子之间,不必整如此多的虚礼。”

待朱瞻域坐下后,他才缓缓说道:“你能考虑到这些人对朝廷怀有敬畏之心,并能对其加以利用,或保留原职调去他处,或按退役处置,仅此一点,就胜过你大哥、六弟。”

朱瞻域的大哥是朱高煦的庶长子朱瞻埈。

朱瞻埈天生一脸麻子,小名叫雀儿,曾与朱瞻域一起跟着朱棣北征过,长得高大威勐,武艺不俗,颇有将才。

朱瞻域的六弟是朱高煦嫡次子朱瞻城。

朱瞻城喜欢舞文弄墨,生得如翩翩公子,温润如玉,以心思缜密着名。

现在朱高煦说朱瞻域胜过朱瞻埈、朱瞻城,乃是对朱瞻域极大的认可与鼓舞。

“太子,你刚才所言,尽管很有见地,可却没有触及这个问题的核心之处。”

朱高煦耐心的解释道:“那些卫所指挥、佥事乃至兵卒之所以心怀不满,并非是反对朝廷的募兵制,而是反对负责裁撤卫所,重组新军的总督们!”

“基层兵卒影响力有限,若无人挑唆他们不敢出头,所以咱们要弄清楚究竟是哪些人反对总督们?”

朱瞻域闻言,不禁陷入了沉思。

“洪武初期,卫所兵大部分屯田,小部分驻防,屯田所供以军饷。”

朱高煦接着道:“战时卫所兵往往需要自备军粮及武器,只有在军屯所储粮草不够的情况下,朝廷才会筹措粮草,满足军需。”

“此外,卫所兵是没有军饷可领的,只有有官职的小旗、总旗、百户、千户、指挥等武官,才能领取俸禄。”

不仅如此,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历史被改变之后,到了永乐末期,屯田多被军官侵蚀,军士破产逃亡。

他改革兵制,乃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并非一拍脑袋就这么决定。

“而新兵制下的正兵,军饷是军饷,军粮是军粮,全部由朝廷提供。”

朱高煦又道:“朝廷施行募兵制之后,无论是普通的基层官兵,还是有军职在身的队长、屯长、曲长等武官,皆有军饷可领,即便吃了败仗,该发的军饷也会一分不少的发下去。”

“就算落选了,也可以保留军籍转为民兵,与随迁妻儿一起就地落户,由朝廷发种子农具,就此定居下来,安慰度日,充当朝廷的预备兵。”

换言之,朝廷推行募兵制,优先从原卫所之中选拔战兵,乃是深得卫所兵将之人心的。

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卫所兵将都希望能被选中,加入新军,成为按季领取饷银的职业兵将。

那些心怀不满的终究是少数人,而且在这少数人之中,大多是落选的老弱病残卫所兵,剩下的则是为数不多的卫指挥使、同知、佥事等武官。

虽然这些卫所将领为数不多,但他们在基层兵卒中的影响力却不小。

“父皇的意思是,真正阻碍各地总督推进兵制改革的人,不是基层兵卒,而是原卫所的高层将领?”

朱瞻域终于醒悟了过来,面露恍然之色道。

“不错。”

朱高煦点头道:“朝廷施行新兵制,等于是‘精减兵将’,但论同一品级,各军提督、营长等军职数目远少于之前的卫所官职,可以说是‘狼多肉少’。”

“朕给了各地总督推举各军提督、营长之权,虽然最终决定各军提督、营长人选的权力在朕手里,但朕岂能不受各地总督的推举影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海螺的曹阿蛮

西门仙族

道心长青

特种兵之二次入伍

喜欢啃排骨

骑士的无限征途

咸鱼的洁南

我玩传奇私服

看不见的回首掏

掉马后满级大佬被迫在热搜上开挂

青山羡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