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千金难买早知道
汉风雄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三章 千金难买早知道,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汉风雄烈,金石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和州水营,三四十艘主力炮船在大批小船的簇拥下向着金陵退去。
这些小船就是黄蜚、郑鸿逵此前大败之后,依旧能把张应祥堵在当涂的关键。
长江在通过当涂江段进入和州境内后,江面陡然一阔,后世的小黄洲等江心沙洲如今还见不到踪影,从北岸汇入长江的多条支流水源充沛,足可以叫大量的小型船只船(主要是漕船)通行。
黄蜚、郑鸿逵便挑拣精兵强将, 驾驶小船隐匿在支流当中,每当左军水师杀来,这小支流中隐匿的船只便会立马杀出。
左军的火箭又不是无限量的,何况江面宽阔,水域中的周旋空间就大,一旦两军纠缠一处了, 左军便是有火箭也无从发挥威力了。
再有就是, 火箭这东西准头太差了。大江之上, 船只无时无刻不在起伏,射击角度不定,又兼江风吹送,那玩意儿瞄准面积巨大的风帆打还有点准头,真想把它们当一颗颗开花弹往船身甲板上送,难度可是巨大的。
之前战斗,明军水师毫无防备,见到一发发火箭呼啸着袭来,心先就乱了,再见到一面面风帆被引燃,船只直接丧失了动能,那就更加慌张了,张应祥还准备了一艘艘火船,顺江杀来,黄郑上上下下无不慌得一比,这仗能打赢才怪。
可现在他们也用小船顶在了前方,清军的火箭再打过来, 当然能建功不少, 却总有漏网之鱼。
等到两边混战到一起, 那占优的反倒是明军水师了,他们的水兵都是挑出的水战精锐么。
左军前部与明军小船搅合在了一起,那他们中后方船只即便也有火箭,那也无法释放了。
这个时候再有一艘艘主力炮船冲入战场,然后前面与左军纠缠的明军小船,就可以分出一部分继续往左军的中后船队渗入……
反正是只要遏制住了左军的火箭,这江上水战,吃过一场大败之后的黄郑余部,依旧能占优。
张应祥历经了之前的大战后,火箭本就消耗了不少,两次冲击和州失败,手中的火箭数量就更少了,也就是明军没想过打反击,要不然张应祥保不准还要带着队伍后撤呢。
这时候突然收到和州明军水师后撤的消息,先是发懵,然后就大喜若狂。这下他的任务可算完成了,而岸上的陆军,是不是就此便放心大胆的杀入应天府那就是阿济格要考虑的事了。
如今南岸的清军已经完全包围了芜湖, 先头部队占据了当涂,对着应天府虎视眈眈。
只是阿济格还没有进兵金陵,因为他们都很清楚,金陵城内还有黄得功这个硬茬子,更重要的是,秦朗也领军赶到了。
所以接下的金陵一战必是一场战略性质的决战,阿济格当然不敢草率行事,他必须等到后续的三顺王和尼堪率军赶到。
当然明面上,阿济格就分出一部分压力推给水军了。张应祥之前心里苦的很。
“叔父你看,足足二十艘老闸船,载炮四百门尤多……”
江心洲头,披着一身戎装的郑森立在郑鸿逵的身侧,叔侄俩都目不转睛的看着对岸停泊的一艘艘秦朗军战船。
黄蜚、郑鸿逵率部撤回金陵的时候,秦朗也是刚领兵赶到,随军的沙船、福船之流,郑森根本不看在眼里,但是二十艘之多的老闸船,甭说郑鸿逵了,就是郑森也知道那份量有多么的重。
最重要的是,此前只有岭南会打造的老闸船,现在郁洲山岛不但自己造出来了,而且这个造船速度还相当的快。
这才几年啊?两年时间而已。秦朗是崇祯十六年四五月份才登上的郁洲山岛,准确的说那儿造船厂的时长,那是连两年都不到。
那就已经造出这么多的老闸船了。
这要再给他们几年时间,那郁洲山岛的水师力量该发展到何其境地啊?毕竟众所周知,秦驸马的丰厚财力是无穷无尽的。
从这位爷‘崭露头角’的第一天起,那似乎就不把银子当钱看。
天底下不知道多少人好奇这位手中到底有多少银子?
要不然怎么会有人传言他手中有聚宝盆、摇钱树,把他奉为‘财神’呢?
所以郑森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威胁。
毕竟此时的郑森,任他再是大明的忠臣孝子,可也不会白痴到认为他老子真就是大明普普通通的一胡建总兵啊。
只要不是傻子那就都清楚郑家的富贵和权势来自那里。
横行大海的无敌力量,新一代的东方‘海王’,这才是郑家的根本。
自料罗湾一战彻底击败了荷兰东印度公司于东亚的海上力量,消灭了刘香这个最后对手之后,十二年来,郑家的船队通行于东洋、南洋各地:大泥、浡尼、占城、吕宋、魍港、北港、大员、平户、长崎、孟买、万丹、旧港、巴达维亚、麻六甲、柬埔寨、暹罗,在东方的海洋上,似乎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到飘扬着‘郑’字旗号的商船。
郑芝龙为首的郑家主力,郑家的商队,以及各方涌来的附庸力量,上三千艘大小船只,上二十万的人丁,麾下不但有国人,还有朝鲜人、日本人、南洋土著和非洲黑人等各色人种。
这是一股称霸东方海权的强大力量!
这才是郑家真正的根基!
可现在瞧瞧这郁洲山岛,怎么看这都又是一股要强势崛起的海上势力。
两年的时间从无到有,制造了至少二十艘坚固的老闸船,这发展潜力也太巨大了。
郑鸿逵哈哈一笑,他看着对岸的二十艘大小不一的老闸船眼睛里当然也有慎重了,但对于自己大侄子的警惕,却觉得太过多虑了。
郁洲山岛的造船业当然不可小视,但郑鸿逵看的很清楚,那位秦大驸马是在一心一意的扑在了军事上,这点你只看郁洲山岛的商贸发展路线就能知晓了。
别看岛上的西港区很热闹,可事实,郁洲山岛一直来的商贸路线,那就是一边收购海量的各类物资,另一边当个坐地户,不断的售出自己的优势产品。
人家是坐在家里卖东西的,因为不需要发愁东西卖不出去,所以就也从不走出去扩大市场。
而郑家呢?郑家是自己不生产东西,全靠收揽各类的货物,然后送去海外贸易。
双方没有一点的利益冲突。
郁洲山岛收取了诸多物资后从来都是自我消耗消费,把大量的财力物力都耗费在了多达数十万的流民难民的身上,这固然是把荒凉的郁洲山岛在短短时间里就发展了起来,但也大大限制了他们的脚步不是?
要知道郑家也在大力开发大员呢,为了尽可能的筹集移民,郑芝龙也给出了极优厚的待遇。
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
但这样优渥的条件跟郁洲山岛的待遇一比,却真的很拿不出手。
温建阳执掌商贸事物之后,岛上的商贸是更加繁荣了,但自始至终郁洲山岛也没有向朝鲜向日本向南洋派出过什么商队不是?
对比自己派出商队,郁洲山岛给人的印象是,更乐于招呼外人给自己送过来。
商船队伍的脚步始终局限于长江口,更多是一种摆设。
而把全部的水面力量用于战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