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蓝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92章 国本,海上升明帝,木子蓝色,金石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饭后朱以海回到庄园,提出白塔寺改小学校外,还要兼做社仓。
原先在县乡设有义仓,按亩捐纳义仓粮,每税亩纳两升,义仓实际上已经变成一种强制交纳的义仓税,不过这些义仓粮入仓后,是官督民管,由地方推举德高望重的士绅组成义仓理事会,管理监督。
义仓粮也专用于免费赈济灾民。
现在朱以海倡议各地再建社仓,又或可以叫保甲仓,社仓为百姓结社自助模式,由朝廷从常平仓借米为仓本,也可以由大户出借,或从官田中拔出一部份官田做为仓本,或以田地出租所得租米为本。
社仓的经营方式有两种,都是官督民管。一种就是贷放式,将社仓粮贷给请米的社民,等粮食丰收时再将米连同息米还仓。贷放收息规则是每石米收二斗息,遇粮食歉收年份,息米减半,遇到大灾荒时,免息。
等到仓本充足,也还可以降低利息。
放贷收息的主要目的,还是使社仓增值,同时更新仓米。除贷放式,社仓也还专用一部份仓米,做平籴,夏收后粮价低时买粮入仓,等冬春粮价高时再放米出仓,可以调节供需,平抑粮价,甚至还能获利增加仓本。
社仓不需要强制捐纳,富人可自愿捐赠,或借粮放贷,通过贷放、平籴的方式,能够增加息米,保证长远。
这属于义仓的补充,一般是以一甲或一保结一个社仓。
按现在制度,十户一牌,十牌一甲,十甲一保,标准一甲是百户,一保则是千户。
以保甲为单位结社建仓,能够提高百姓应对饥荒甚至个人贫困的帮助,就算一石米二斗息,也比高利贷要强的多。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朝廷虽有常平仓,地方也有义仓,但保甲乡民结社,除了可以自助防灾,也可以结社合作。如合作用牛,一起耕种播种,或是联合收割等,以互相帮衬,抢夺农时,又或平时合作修渠灌水,丧葬互助等,都是很有帮助的。
我中国以前便有这种立社互助传统,应当发挥。”
朱以海提出应当发扬光大,最好还是一个村分成若干个社,以十户或是几牌为一社,这样社内人员在耕地、收割、打场、脱粒等这些重要的农事环节里就能更好的合作,互帮互助,抢夺农时。也可以共同使用场地,耕牛,一起修建水渠、道路等,在婚丧嫁娶活动中,也可以互相帮助。
合作社可以适当小一些,十家或二三十家结一社,都是一个村里。而社仓可以大些,由几个小社甚至是一甲或一保立一个社仓。
不过这个合作社跟后来中国的合作社与生产队都没关系,现在这社只是有时候互相帮助,而不是搞集体。
这种合作社,本质上是换工、互助,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开支。有事情就互相帮助,也不用出钱。
这是邻里守望,是以地缘为基础,以农耕和村落为背景的乡村人际关系,不仅能帮助百姓农耕,提高效率,甚至还能以此凝聚力量,来对抗乡村里的宗族、士绅的欺压。
尤其是比如此时,大战饥荒之后,很多地方缺牛少马,缺少耕具,水利失修等,就算现在朝廷把一些官田低价变卖给他们,可以分期还款,但百姓缺少牛马耕具等,效率不免低下,这时十户二十户百姓结社互助,把牛马、牛马等集合使用。
就好比孤男和寡女搭伙过日子一样,男的可以干粗活,挑水种田,女的可以煮饭洗衣,是劳力优化。
农闲时,还能一起修水渠,修房子,遇到婚丧嫁娶也一起帮忙,也不需要工钱。
有些大姓宗族,他们有自己的族田、义庄,甚至是族学,族仓等可以帮助救助族人,但普通百姓就没有这种待遇,所以组织大家结祖互助,大有必要。
朝廷虽设保甲,但也只是管理,具体的农业生产、生活等互帮,还是得村民自己。
“常平仓、义仓主要是赈济府县城镇的百姓,乡村还是有所不足,所以咱们建社仓,由常平仓拔仓米,官府划官田做为仓本,以此贷米收息,累积仓本,就能保证长久维持下去,不仅能够储米备荒,也能在平时帮助百姓。”
义仓是按田亩强制缴纳一笔义仓粮,然后也是无偿放赈灾民,平时救济孤寡。
社仓又不同,是有偿的一种借贷,虽然借的只是米,但以后发展下去,也有可能变成信用社,大家集资放贷,既能满足一时不备之需,放贷收息还能赢利赚钱。
当然,这玩意管理起来是个问题。
现阶段只是储米贷米给有困难的社民,倒是符合形势需求的。
“咱们白塔村和白塔盘龙皇庄可以立个社仓,二百户村民可以结十或五个合作社,这社仓的仓本,盘龙庄可以出借一笔粮做为仓本,交由社仓理事会管理,优先对咱们本公社的村民贷放。”
仓本朱以海出,这笔粮一半是借给社仓一半是捐赠。
春放秋收,米在青黄不接的春天发给请米的贫民,到秋收后收回。
济贫困,抑兼并,保安稳是搞社仓的出发点,其实对于大户们来说,乡里安稳,他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也得到保障。
要是遇灾荒饥饿,百姓饿的没办法,这个时候便会吃大户,大家会蜂拥到大户家里要吃的,这种情况根本制止不了,除非实力强劲,有大院或是堡垒,还有护卫刀枪等,这种就是地方土寨坞堡了。
但这种有堡寨的大地主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中小地主是没这个实力的,一旦饥民吃大户,也只能老实的妥协,任由抢掠。
况且,社仓也不要求富户强捐,社仓可以借常平官仓的米出贷,也可以借大户的粮出贷,虽说贷的利不算高,春贷秋收才二分,但保定一方安稳,于他们也大大有利。
站朝廷层面,百姓在急困时能够有这么个渠道救助,就不用变卖田地,甚至典卖妻儿,更不会被逼的铤而走险,既减少动荡,也还能打击豪强地主们趁机放高利贷,甚至是趁机兼并田地。
今年初,朝廷就新开了一家银行,叫常平广惠银行,一听名字就跟北宋王安石他们搞的常平广惠仓有些渊源,这个银行首先是个银行,其次他们有两个特别惠农贷款,叫青苗贷和惠农贷。
百姓要开垦耕田、兴修水渠、买牛买种子等,都可以到这个银行申请贷款,利息很低。是惠农助农的一个好政策,青黄不接的时候,也可以直接在常平仓借贷粮食,收成后再还,利息还低。
北宋青苗贷月利二分,据说还要给官吏人情钱,所以可能达到三分左右月利,达到高利贷的红线,固此在北宋时,其实青苗贷也有很多争议,甚至被指害民。
根据规定,分信用等级,最低须贷一贯以上,五等户最多能贷一贯五,一等户最多贷十五贯。
但实际上,出现了抑配情况,就是不管你需不需要,强行贷款给你,实际就是为了收高利。
虽说隋唐时,官方放贷的公廨钱利息高达月息五分甚至八分,也有强制摊派给富人去放贷的做法,但这确实是害民了。
凭白接个贷款背笔利息,坑爹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