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二十一章 进步,重归黄金年代,夜深,金石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张家明端坐在宋援朝对面的椅子里,双手放在膝盖上,神色中带着凝重同时又有些忐忑,彷如一个面对老师考核的学生一般。
这一段日子里,随着同宋援朝的接触越深,张家明越发感觉到宋援朝的不简单,这种不简单不仅是宋援朝身上的那种气质,更是他对商业的敏锐和超前的眼光,还有丰富的见识和未雨绸缪的想法。
说句实话,现在的香江人对内地人是带有着天生优越感和骄傲的,哪怕是最底层的香江人同样也是如此。
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香江,其发达程度丝毫不亚于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进入七十年代后,香江的整体发展尤其迅猛,制造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服务业等各行业在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都不逊色,如果仅以土地面积而言,香江的经济发达相比亚洲居首位的东瀛丝毫不差。
反观内地,在许多香江人眼里内地人都是没见识的土包子,就像是乡下连饭都吃不起的穷亲戚似的,面对内地人香江人天然有着高人一头的优越感,张家明倒还好些,毕竟秦正国就是从内地来的,而且作为老板的秦正国以自己的能力折服了张家明,再加上秦正国到了香江后很快就融入了香江社会,如果秦正国只说粤语的话,很难分辨出他是本土的香江人还是外来的内地人。
这一次从香江调任鹏城,张家明起初是带着几分得意和向往,在他看来这既是秦正国对他工作认可,同时也是自己在盛华公司的一个好机会。
作为盛华的老人,张家明很清楚盛华在鹏城的布局,同样也是赞同秦正国对鹏城未来的看法。在张家明看来,未来的鹏城是大有希望的,盛华公司作为第一批进入鹏城的香江企业,一旦在鹏城的格局打开,对于盛华公司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来鹏城任职,是公司的决定,同样也是张家明的机会,一旦鹏城这边搞好了,对于张家明个人前途而言是件大好事。张家明自己也是这么考虑的,所以他到达鹏城后很快就投入了工作中,并且全身心地配合秦正国的工作安排。
原本张家明觉得自己干的不错,可直到遇见宋援朝后,这一切才开始改变。
一开始,张家明只觉得宋援朝不简单,尤其是第一次见面的那番谈话,更让张家明对宋援朝刮目相看。但过不了多久,随着宋援朝提出的要求开始深入,一些实际的工作开展后,张家明这才发现自己虽然没小看宋援朝,可依旧还是低估的宋援朝的能力。
这些日子,在企业管理和企业结构、制度、文化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中,张家明虽然拿出了看似不错的方案,可他万万没想到当这个方案交到宋援朝的手里时却被宋援朝轻而易举地挑出了一大堆的毛病。
一开始张家明还有些不服气,意图和宋援朝解释、辩论自己的方案内容,可最终的结果却是先被宋援朝说的哑口无言,之后又被教训的心服口服。
自那次方案被打回来后,张家明彻底对宋援朝服气了,也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到宋援朝的不凡之处。
接下来的日子,张家明通过香江那边的关系寻找专业人士按宋援朝的要求重新完善方案,期间还特意回了香江一趟请教了自己在大学的老师,并收集了许多国外的资料作为参考。
为了完成宋援朝的任务,张家明还在请示宋援朝和秦正国后在香江聘请了一个专业团队,以他作为领头人来做这件事,期间几次调整后修改过的方案都没能通过宋援朝的认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方案中的内容和细则也不断接近宋援朝的要求,让张家明看到了进步的曙光。
今天是张家明第四次递交方案了,这一次的方案相比第一次改变了许多,而且整个方案的内容也是第一次的十倍有余。
厚厚的一大本册子,看起来比杂志还厚不少,这本册子凝结了张家明这大半个月的努力和心血,其中也有着聘请的专业团队的功劳。可不管怎么说,如果没有宋援朝,也不会有这本册子的诞生,所以从这点来讲坐在他面前的宋援朝才是真正的推动者。
宋援朝认真看着册子里的内容,几次修改后里面的内容已经基本接近他的要求了,虽然在有些细节方面还略微不足外,可从整体上来说已没什么大问题。
边看,宋援朝边拿着一支笔在一些地方写写画画,随着他提笔的动作,坐在对面的张家明心里有些忐忑不安,不知道宋援朝对这是否满意,看着他又在纸上划了一道,似乎又写了几个字后,张家明一时间仿佛有一种考完试看着老师给自己批改考试试卷的那种感觉。
不知道过了多久,宋援朝终于看完了册子,把册子放在了桌上。
“整体还算不错,基本达到了要求,不过在一些细节方面还是略微不足,这些不足产生的原因是因为香江和内地的思维差异和实际情况不同导致的,所以我建议你再好好琢磨琢磨,把我划出来的地方和内地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修改,如果没问题的话这份初稿可以过了。”
当宋援朝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张家明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下来,当即连连点头称事,起身用双手接过宋援朝递还的册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